12月2日,湖北武漢塔子湖體育中心,隨著主裁判的一聲哨響,現(xiàn)場球迷的熱情被徹底點燃。武漢車谷江大女足坐鎮(zhèn)主場5比1擊敗杭州銀行女足,蟬聯(lián)冠軍,實現(xiàn)聯(lián)賽四連冠、賽季全滿貫。當現(xiàn)場球迷擎起“武漢榮耀”的大旗歡慶之時,也見證了中國足壇又一新的傳奇誕生。而這條路,她們走了二十余年……
年幼的王霜(前排右一)在江大校園踢球
“武漢人喜歡足球”
精湛的球技、高昂的斗志、爽朗的個性,亞洲足球小姐王霜如今不僅是中國女足新一代的領軍人物之一,更成為江城武漢許多足球少年們心中的“偶像”。每逢周末,許多懷揣夢想的孩子們都會飛奔在綠茵場上,憧憬著“像王霜姐姐那樣為國爭光”。而鮮有人知,曾經(jīng)的王霜就是在三角湖畔找到了自己前行的方向。
1999年中國女足在世界杯決賽中惜敗,“鏗鏘玫瑰”的歌聲卻唱響全國,也讓女足事業(yè)逐漸走進公眾視野。但現(xiàn)實沒有那么“熱血”,當時的女足職業(yè)化轉型正經(jīng)歷“陣痛期”,女足運動員較差的待遇、退役后的傷病、沒有保障的職業(yè)前景都給女足事業(yè)蒙上了一層“陰霾”。然而,江漢大學“敢為人先”,大膽邁出了“校園足球”的第一步。
搞體育,不能總是靠體育部門,為什么不能全社會來辦體育呢?在這一思路的指導下,剛剛合并組建的江漢大學嘗試破解這個“命題”。經(jīng)過廣泛調研,學校領導看到了武漢濃厚的足球氛圍和江漢大學深厚的校園足球土壤,也意識到了社會體育的遠大前景。“武漢人喜歡足球”,時任江漢大學黨委書記羅友松說道。2001年4月,江漢大學聯(lián)合武漢市足協(xié)、武漢證券公司共同出資注冊,成立了“江漢大學女子足球俱樂部”,這也是全國最早、也是唯一一支以高校為主體的女子球隊、具有參加國內(nèi)聯(lián)賽資格的足球隊。而在江漢大學足球訓練場上,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個小女孩的身影,她就是年幼的王霜。
當時的王霜正住在江大對面泰和百花園的姨父姨母家。7歲那年,她跟著表哥曹國棟到江大校園里踢球,江漢大學濃厚的校園足球氛圍讓小王霜找到了自己人生新的方向,在這里她和哥哥們一道享受著踢球的“樂趣”,也讓越來越多的人看到她的足球天賦。有著專業(yè)女足俱樂部的江漢大學沒有忽視這個孩子的“天賦”,在短暫跟訓后,江大女足的教練們決定推薦這個孩子去讀吳家山中學的女足班,讓她有更好的成長平臺,誰又曾想到,這會是一段傳奇的開始。回到江大這塊熟悉的球場,王霜終成武漢車谷江大女足四連冠霸業(yè)中最鋒利的“寶劍”。
賽場上的姚偉
武漢伢的“不服周”
12月2日的收官戰(zhàn)后,武漢車谷江大女足俱樂部舉行了盛大的頒獎典禮。在這狂歡慶祝之中,身在美國的姚偉遠程連線,將慶典推上又一高潮。作為當天頒獎典禮最大的主角之一,姚偉,這個“地地道道的武漢伢”一人獨得聯(lián)賽四冠王獎和為國拼搏獎兩大獎項。球場上,她貫穿全場,成為構筑全隊攻防體系的柱石;球隊中,她將“不服周”的精神轉化為球隊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的作風,在球隊四連冠的道路上盡顯江大人的風采。
比起天賦,姚偉更愿意將自己劃歸為“努力付出型”。2015年,姚偉考入江漢大學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專業(yè)。恰逢校足球隊重組,因為“能力強、天賦高、夠認真”,姚偉被任命為江漢大學女子足球隊隊長。從那以后,“照顧每一個人、了解每一個人,同時先做好自己,帶動其他隊員。”就成為她心目中自己的責任。每次比賽結束,哪怕是訓練比賽,姚偉也會主動復盤,分析全隊和自己的問題。有時隊員的狀態(tài)不好,情緒擺在臉上,她總是貼心地湊上去安慰。即便是這樣,“她也從未放松過對自己的要求”,她的輔導員周玉格如是說道。在訓練之余,她也努力認真地完成自己的學業(yè),更是獲得了學校最高榮譽之一的“校長獎學金”。
母校的四年,成就了她的足球之路,也成就了她的足球之“道”。球場上的姚偉大局觀出色,從不受自己所踢位置的束縛,總能在關鍵時刻出現(xiàn)在球隊需要的位置上,無論面對怎樣的困難,她總能勇敢地去迎接挑戰(zhàn)。在姚偉看來,這些都與母校的培養(yǎng)息息相關。作為一所地方性綜合大學,江漢大學始終以弘揚荊楚文化、助力城市復興為己任,培育了無數(shù)扎根武漢、服務武漢、熱愛武漢的優(yōu)質人才,姚偉也正是他們中的一員。她以“地地道道的武漢伢”自居,以自己成長的故土為榮,更以武漢城市“不服周”的精神在球場拼搏,這也成為了今日江大女足的精神縮影。
劉艷秋代表國家隊出戰(zhàn)
“我們還在路上”
如果說江大女足俱樂部的成立彰顯了江漢大學探索體教融合的決心和前瞻性,那么完善校園足球人才培養(yǎng)模式就是新時代江大人的使命與擔當。
在賽場上被球迷稱為“飛奔的炮彈”,被隊友稱為“跑不死”的“不知疲倦滿場飛”的劉艷秋,是足球場上的追風少女,也是江大女足四連冠王朝的“締造者”之一,她在賽場上一往無前、乘風破浪、勢不可擋,常常能鼓舞帶動球隊的士氣,幫助球隊逆風翻盤,真正詮釋了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也成為江漢大學探索體教育人過程中的又一“傳奇”。
為了加強對女足的管理,在學校學生處、教務處的大力支持下,江大女足于2012年開始成立了班級建制,單獨授課,專人負責。為了加強黨組織的凝聚力,提高戰(zhàn)斗力,學校高度重視女足隊員的思想政治工作,于2013年組建了女足黨支部,還指派專人長期擔任班主任,負責女足隊員思想工作和日常生活。
初入江大的劉艷秋身體、技術條件并不突出。2014年,還是大二學生的劉艷秋,在訓練之余,經(jīng)常獨自在操場跑步。她知道自己身體素質不算突出,身材比較單薄,影響競技水平。為了克服自己的短板,不拖球隊的后腿,她特別拼命訓練,希望勤能補拙。了解到劉艷秋的想法后,體育學院黨委十分重視,學院的老師們非常關心劉艷秋的情況,多次與劉艷秋談話,了解她的思想狀況,讓她談談對黨的認識、對自己的認識、對足球這個項目的認識。在學院老師的鼓勵下,劉艷秋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經(jīng)過黨組織的培養(yǎng)與考察,她于2015年11月光榮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共產(chǎn)黨員的光榮身份不僅幫助劉艷秋建立了自信心,也愈發(fā)激勵她在球場上勇猛精進。
無論是訓練中,還是比賽時,她都以黨員身份鞭策自己,矢志在各個方面都要當標桿。雖然訓練條件艱苦,但她從未言棄,漸漸地,她也成為了教練和隊友們眼中“最能拼命”的。先天條件不足,她就靠后天努力去彌補,出色的體能和跑動能力,使她成為球隊場上最可靠的“移動堡壘”,她仿佛沒有固定的位置,前場、中場、后場,滿場不知疲倦地飛奔,需要助攻的時候有她,需要搶斷的時候有她,需要堵?lián)屟鄣臅r候也會有她,傳球的時候有她,進球的時候也有她。她還認真學習專業(yè)知識,尤其喜歡“運動心理學”。2021年女超聯(lián)賽,劉艷秋多次抓住對方后衛(wèi)心態(tài)失衡的破綻進球得分,她笑稱是從“運動心理學”課上的案例分析中得到的啟發(fā)。
“從小到大,我在書本里,電影里,新聞里感受到了黨的神圣和偉大,我一直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共產(chǎn)黨員,是黨教育我積極進取,不甘落后,更是黨使我體會到了為他人著想,維護集體利益的重要意義,尤其是作為一名足球運動員,我更加明白,團結一致是戰(zhàn)勝對手的不二法門,人生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是索取,中國共產(chǎn)黨正是這樣一個為全體人民謀幸福的政黨,這便是我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的最初動機。”劉艷秋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初心使命。感恩母校的師恩,她也希望在退役后成為一名教師,去傳遞更多的知識與愛,而這也是江漢大學一直以來體教育人最重要一環(huán)。
“我們還在路上”,江漢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多年來,江漢大學以女足為代表,不斷探索豐富校園足球“江大模式”的實質內(nèi)涵,打造具有更廣泛適用性的高水平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體系,學校全方位關心支持女足姑娘們的職業(yè)成長,不僅積極搭建平臺,通過專業(yè)訓練提升球員水平,也同樣重視專業(yè)教學,致力于提升球員們的綜合素養(yǎng)。江大女足不僅是“國腳”輸出大戶,更是武漢市足球青訓教練、體育教師的“搖籃”,一批批江大學子從這里走出,不僅為國爭光,更為國育才。二十余年風雨淬煉,江大女足從一支“學生軍”,到女超聯(lián)賽新軍,再到女超聯(lián)賽四連冠的“王朝”傳奇。如今“江大女足”不僅僅是一支球隊的傳奇,更是江漢大學助力城市發(fā)展、探索校園足球“江大模式”的縮影。
文:校報記者 易俊;體育學院
編輯:黃韻雅
審核:江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