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會的話,我還要再參加這個活動!”在我校教務處召開的暑期赴美實習生經驗交流座談會上,剛從美國實習歸來的我校優秀畢業生陳思思激動地對記者說。
在我校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中國對外友好合作服務中心的精心組織下,今年我校共有13名學子參加了赴美社會實踐項目。這批學生分別前往美國8個不同城市的酒店、主題公園、餐廳等機構,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帶薪實習。實習結束后,他們用打工掙來的錢,環游了美國。對于這些從未離家如此遠地獨立生活的同學們來說,這次的異國實習經歷成為了他們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既提高了英語口語水平、人際溝通能力,開拓了視野,更經歷了一場脫胎換骨般的意志力“拉練賽”。
一波三折的打工之路
我校張苗、陳思思、邱莎和楊楓4名同學被分到美國密歇根州的一個大型度假村做清理客房工作。她們的實習之路從一開始就不平坦。剛下飛機,就被黑心的士騙去了130美元。從紐約奔赴度假村,一路坐了25小時的灰狗巴士,途中3次轉車,險些走丟。抵達目的地后,還沒踹過氣,第二天清早就開始工作了。更沒想到的是,老板要求極為苛刻,30分鐘就要單獨打掃完一間客房,也不提供午餐。她們餓著肚子拼命干活,卻被老板以工作效率不達要求為由解雇了。后來,經過協商好才好不容易重新回到崗位。
“這一路,收獲最大的就是挫折,我懂得了要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做起。”楊楓回國后感慨地對記者說。經歷了這一系列的波折,幾個女孩子的心里承受力變強了,遇到突發情況也知道冷靜應對。高強度的工作也慢慢適應,還交到了幾個外國朋友。
一堂生動的文化差異課
彭達安是我校06級外語學院的學生。他的工作地點是新澤西州的一所游樂園。由于事前準備充分,他一路非常順利地抵達了工作地點。游樂園的工作也很快上手。可是,其間的一段小插曲卻給他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那天游樂園里游客特別多,彭達安忙得連喘氣的功夫都沒有。一名黑人小男孩打完游戲,過來找他領取獎品。當時他不方便親自遞過去,就隨手將禮物扔給了男孩。誰知,這個在他看起來再自然不過的小舉動卻被男孩的媽媽演變成一場大干戈。黑人媽媽頓時變得十分氣憤,立刻跑來厲聲質問他,剛才是不是朝孩子扔東西了?彭頓時傻了眼,沒想到自己的無心舉動竟帶來這么嚴重的后果。他連忙誠懇道歉、耐心解釋,過了許久這場沖突才算平息下來。
事后他才弄明白,當今美國黑人對于自己的權益十分敏感與重視。那位黑人媽媽之所以勃然大怒是因為她誤認為彭達安對男孩有種族歧視,是在侮辱男孩。雖然彭達安也曾經在書本和電影里了解種族歧視現象,可親身經歷比起間接知識來,深刻、透徹得多。“這次我終于懂得了美國文化中種族歧視的力量。在別人的國家,應該按他們的方式去思考。雖然這類似的事情還是偶爾發生,但我學會了如何去面對與解決。”彭達安欣慰地對記者說。
敢于“談條件”
06級外語學院的江雯的第一份工作是清理酒單的客房。幸運的是她的老板非常和善,同事們也都樂于助人,工作雖然辛苦但也進行得有條不紊。為了增加鍛煉和交流的機會,江雯主動找到老板娘談了自己的想法,希望能換到酒店前臺工作,并保證自己一定將新工作干好。沒想到老板爽快地同意了她的要求。就這樣,她幾乎做遍了酒店里所有的工作,和大家都交上了朋友。第二個月,江雯便給自己找了第二份工作,到另一家飯館當迎賓。這樣一來,社會接觸面就更廣了,有更多的機會交流英語和學習美國文化。開朗熱情、認真負責的她受到了老板和同事的歡迎。
“只要膽子大,敢闖,就會有機會。”江雯興奮地總結這次美國之行。
記者手記:我校13名大學生到美國實習,遠離家人和祖國,置身異域文化與陌生無助的環境,鍛煉了他們獨立生存本領,提高了英語應用能力,也拓展了他們的人生閱歷。在異國他鄉,他們體味了酸甜苦辣和人情冷暖,也收獲了自己的勞動果實。這種收獲相信對于他們來說,也許會成為影響一生的重要經歷。這種交流模式對我校學生實踐活動同樣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從教育創新層面而言,這種探索是值得提倡的。(喻恂)
在我校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中國對外友好合作服務中心的精心組織下,今年我校共有13名學子參加了赴美社會實踐項目。這批學生分別前往美國8個不同城市的酒店、主題公園、餐廳等機構,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帶薪實習。實習結束后,他們用打工掙來的錢,環游了美國。對于這些從未離家如此遠地獨立生活的同學們來說,這次的異國實習經歷成為了他們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既提高了英語口語水平、人際溝通能力,開拓了視野,更經歷了一場脫胎換骨般的意志力“拉練賽”。
一波三折的打工之路
我校張苗、陳思思、邱莎和楊楓4名同學被分到美國密歇根州的一個大型度假村做清理客房工作。她們的實習之路從一開始就不平坦。剛下飛機,就被黑心的士騙去了130美元。從紐約奔赴度假村,一路坐了25小時的灰狗巴士,途中3次轉車,險些走丟。抵達目的地后,還沒踹過氣,第二天清早就開始工作了。更沒想到的是,老板要求極為苛刻,30分鐘就要單獨打掃完一間客房,也不提供午餐。她們餓著肚子拼命干活,卻被老板以工作效率不達要求為由解雇了。后來,經過協商好才好不容易重新回到崗位。
“這一路,收獲最大的就是挫折,我懂得了要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做起。”楊楓回國后感慨地對記者說。經歷了這一系列的波折,幾個女孩子的心里承受力變強了,遇到突發情況也知道冷靜應對。高強度的工作也慢慢適應,還交到了幾個外國朋友。
一堂生動的文化差異課
彭達安是我校06級外語學院的學生。他的工作地點是新澤西州的一所游樂園。由于事前準備充分,他一路非常順利地抵達了工作地點。游樂園的工作也很快上手。可是,其間的一段小插曲卻給他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那天游樂園里游客特別多,彭達安忙得連喘氣的功夫都沒有。一名黑人小男孩打完游戲,過來找他領取獎品。當時他不方便親自遞過去,就隨手將禮物扔給了男孩。誰知,這個在他看起來再自然不過的小舉動卻被男孩的媽媽演變成一場大干戈。黑人媽媽頓時變得十分氣憤,立刻跑來厲聲質問他,剛才是不是朝孩子扔東西了?彭頓時傻了眼,沒想到自己的無心舉動竟帶來這么嚴重的后果。他連忙誠懇道歉、耐心解釋,過了許久這場沖突才算平息下來。
事后他才弄明白,當今美國黑人對于自己的權益十分敏感與重視。那位黑人媽媽之所以勃然大怒是因為她誤認為彭達安對男孩有種族歧視,是在侮辱男孩。雖然彭達安也曾經在書本和電影里了解種族歧視現象,可親身經歷比起間接知識來,深刻、透徹得多。“這次我終于懂得了美國文化中種族歧視的力量。在別人的國家,應該按他們的方式去思考。雖然這類似的事情還是偶爾發生,但我學會了如何去面對與解決。”彭達安欣慰地對記者說。
敢于“談條件”
06級外語學院的江雯的第一份工作是清理酒單的客房。幸運的是她的老板非常和善,同事們也都樂于助人,工作雖然辛苦但也進行得有條不紊。為了增加鍛煉和交流的機會,江雯主動找到老板娘談了自己的想法,希望能換到酒店前臺工作,并保證自己一定將新工作干好。沒想到老板爽快地同意了她的要求。就這樣,她幾乎做遍了酒店里所有的工作,和大家都交上了朋友。第二個月,江雯便給自己找了第二份工作,到另一家飯館當迎賓。這樣一來,社會接觸面就更廣了,有更多的機會交流英語和學習美國文化。開朗熱情、認真負責的她受到了老板和同事的歡迎。
“只要膽子大,敢闖,就會有機會。”江雯興奮地總結這次美國之行。
記者手記:我校13名大學生到美國實習,遠離家人和祖國,置身異域文化與陌生無助的環境,鍛煉了他們獨立生存本領,提高了英語應用能力,也拓展了他們的人生閱歷。在異國他鄉,他們體味了酸甜苦辣和人情冷暖,也收獲了自己的勞動果實。這種收獲相信對于他們來說,也許會成為影響一生的重要經歷。這種交流模式對我校學生實踐活動同樣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從教育創新層面而言,這種探索是值得提倡的。(喻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