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年來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校園網改版工作于近日圓滿完成。新版中文校園網和新建的英文網已在學校全面投入使用。
在學校黨委、行政的大力支持下,校園網改版工作被列為學校橫向科研項目,由數計學院承擔研發工作,并在黨委宣傳部的監督下執行。黨委副書記王南南在學校網絡工作會上明確指出這項工作的重要意義:這次校園網改版,就是要圍繞“網絡信息傳播規范有序,網絡文化陣地富于活力,網絡文化產品豐富健康,網絡文化活動蓬勃發展,網絡文化管理科學有效”的目標,緊緊抓住網上正面宣傳、增加網上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做大做強門戶新聞網站和特色網站、優化網絡文化環境、加大網絡外宣力度、推進網絡隊伍建設等六個關鍵環節,扎實推進江漢大學網絡文化建設。為此,黨委宣傳部擬定了該項目的主要工作,即:設計制作江漢大學主頁,包括中文主頁及英文主頁;設計制作江漢大學各二級網頁模板;設計制作主頁及二級網頁后臺維護軟件;對所設計制作的軟件進行一年維護;根據部門需求將原有二級網頁內容移植到新版當中;在各部門設立部門網站網絡維護管理員;為使用新版網頁的各部門培訓管理員;督促各部門盡量使用新版二級網頁;對各部門使用新版網頁情況進行評比等。
經宣傳部組織協調,并在全校范圍內廣泛征求修改意見,項目組成員積極思考,充分醞釀,反復討論,決定對校園網進行整體改版,以體現江漢大學的全新風貌。經過近一年的努力,新版校園網中文主頁、英文主頁先后正式啟用并幾經修改,逐步完善,基本完成預定任務。現在已初步形成主頁由網絡中心進行維護,二級網頁由各學院、各部門自行維護的網絡信息管理格局。
新版校園網具有以下一些特點:畫面簡潔美觀,菜單位置集中,方便網站維護,具有統計功能、視頻功能和搜索功能。新建的學校英文網頁,從實際用途出發,較全面地反映了我校的基本情況,體現了學校的人文氣息。廣大師生員工對新版校園網比較認可。
參加該項目的主要人員包括:數計學院的王小凈、韓海、李相育老師及何香、熊飛等幾名學生;黨委宣傳部的蔡鷹、高欣、王傳斌;網絡中心的杜曉增;外語學院的王靜;外事處的朱盛教及現代藝術學院的曹世鋒等老師。
黨委宣傳部將在學校黨委領導下,在學校行政支持下,進一步加大網絡建設力度,進一步明確“建設好、引導好、管理好”校園網的工作方針,采取一系列措施,完成“修好路、通好車、供好貨”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務,牢牢把握校園網輿論導向,正確引導校園輿論,建設和利用好校園網,更好地在大學師生員工中傳播先進文化、壯大主流文化、提升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增強學校軟實力,為加強學校民主政治建設,構建和諧校園貢獻力量。 (高欣)
在學校黨委、行政的大力支持下,校園網改版工作被列為學校橫向科研項目,由數計學院承擔研發工作,并在黨委宣傳部的監督下執行。黨委副書記王南南在學校網絡工作會上明確指出這項工作的重要意義:這次校園網改版,就是要圍繞“網絡信息傳播規范有序,網絡文化陣地富于活力,網絡文化產品豐富健康,網絡文化活動蓬勃發展,網絡文化管理科學有效”的目標,緊緊抓住網上正面宣傳、增加網上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做大做強門戶新聞網站和特色網站、優化網絡文化環境、加大網絡外宣力度、推進網絡隊伍建設等六個關鍵環節,扎實推進江漢大學網絡文化建設。為此,黨委宣傳部擬定了該項目的主要工作,即:設計制作江漢大學主頁,包括中文主頁及英文主頁;設計制作江漢大學各二級網頁模板;設計制作主頁及二級網頁后臺維護軟件;對所設計制作的軟件進行一年維護;根據部門需求將原有二級網頁內容移植到新版當中;在各部門設立部門網站網絡維護管理員;為使用新版網頁的各部門培訓管理員;督促各部門盡量使用新版二級網頁;對各部門使用新版網頁情況進行評比等。
經宣傳部組織協調,并在全校范圍內廣泛征求修改意見,項目組成員積極思考,充分醞釀,反復討論,決定對校園網進行整體改版,以體現江漢大學的全新風貌。經過近一年的努力,新版校園網中文主頁、英文主頁先后正式啟用并幾經修改,逐步完善,基本完成預定任務。現在已初步形成主頁由網絡中心進行維護,二級網頁由各學院、各部門自行維護的網絡信息管理格局。
新版校園網具有以下一些特點:畫面簡潔美觀,菜單位置集中,方便網站維護,具有統計功能、視頻功能和搜索功能。新建的學校英文網頁,從實際用途出發,較全面地反映了我校的基本情況,體現了學校的人文氣息。廣大師生員工對新版校園網比較認可。
參加該項目的主要人員包括:數計學院的王小凈、韓海、李相育老師及何香、熊飛等幾名學生;黨委宣傳部的蔡鷹、高欣、王傳斌;網絡中心的杜曉增;外語學院的王靜;外事處的朱盛教及現代藝術學院的曹世鋒等老師。
黨委宣傳部將在學校黨委領導下,在學校行政支持下,進一步加大網絡建設力度,進一步明確“建設好、引導好、管理好”校園網的工作方針,采取一系列措施,完成“修好路、通好車、供好貨”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務,牢牢把握校園網輿論導向,正確引導校園輿論,建設和利用好校園網,更好地在大學師生員工中傳播先進文化、壯大主流文化、提升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增強學校軟實力,為加強學校民主政治建設,構建和諧校園貢獻力量。 (高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