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下午,江漢大學2009年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重點項目評審會在J06A201教室召開。經學院推薦和校團委初審,共有來自全校18個學院的19支團隊參加了終審答辯。校黨委副書記王南南教授作為評委出席了本次評審會。
各支實踐團隊通過PPT展示,配以圖片、錄像、實物生動講述了在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的所見所聞和調研成果。政法學院李霞教授對19支團隊的答辯做了精彩點評,稱其內容豐富、成果顯著,反映了江漢大學暑期社會實踐項目化活動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今年暑期,根據上級團組織的統一部署,江漢大學組織開展了以“建設兩型社會、實現自我價值”為主題的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除了加強面上工作力度外,校團委和各學院還通過自主申報、專家評審、立項資助等方式,組建校、院兩級社會實踐重點團隊,廣泛開展了社會調查、科技興農、政策宣講、義務醫療服務、支教培訓等社會實踐活動項目,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促進了大學生的成長成才,獲得了較好的人才效益和社會效益。
經評委會打分,醫學院“武漢地區新生兒出生缺陷治療現狀及分析”、化環學院“巡司河水質污染狀況調查報告”等10個項目被評為重點項目。
(校團委)
各支實踐團隊通過PPT展示,配以圖片、錄像、實物生動講述了在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的所見所聞和調研成果。政法學院李霞教授對19支團隊的答辯做了精彩點評,稱其內容豐富、成果顯著,反映了江漢大學暑期社會實踐項目化活動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今年暑期,根據上級團組織的統一部署,江漢大學組織開展了以“建設兩型社會、實現自我價值”為主題的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除了加強面上工作力度外,校團委和各學院還通過自主申報、專家評審、立項資助等方式,組建校、院兩級社會實踐重點團隊,廣泛開展了社會調查、科技興農、政策宣講、義務醫療服務、支教培訓等社會實踐活動項目,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促進了大學生的成長成才,獲得了較好的人才效益和社會效益。
經評委會打分,醫學院“武漢地區新生兒出生缺陷治療現狀及分析”、化環學院“巡司河水質污染狀況調查報告”等10個項目被評為重點項目。
(校團委)